一、时间点的选择
就先说说为什么喜欢拍摄夜晚的照片吧,最直观的就是入夜之后世界变得幽蓝静谧的氛围,这和白天完全不一样的体验。很多人可能觉得天一暗收起相机不适合拍照了,换个思路想想难道看的电影里只有白天的情景,而且还是晴天。不会吧,各个时间段都会有。
时间点的选择比较重要,在天色将暗、华灯初上天空呈现出蓝调的时候,开始入夜不要等到天黑了。“天黑”和“天色将暗”是两个概念,肉眼可见的。
具体的时间点就会因季节、地点有差异了。
这张是在9月的新疆,将近夜晚九点多了,还未全黑。
喜欢这张里传递出来的氛围,一片广袤大地上,在月光的照耀下仍在赶往远方的人。
七点多的街道
二、器材的设置
曝光:主要就是涉及到高iso了,跟学员交流了解到很多人不敢用高iso拍照,不像以前现在相机性能进步太大了,全画幅的相机一般不超过iso 3200都可以接受,噪点明显的话,在Lightroom用减少杂色的功能来进行降噪。 还有就是选择大光圈进行拍摄,有更多的进光量。
曝光也是后期中比较重要的一块,不单单是整体的曝光度,也包括了黑色色阶和白色色阶,这又和对比度扯上关系了。在一波拿过爆当好看的畸形审美之下,已经分不清怎样的才算合适的曝光了。单就此文来说,曝光度的提亮千万别丢了夜晚幽深静谧的氛围感。
设备的价值不是靠价格来标榜的,摄影师不去给设备赋予存在的价值,几万和几千的器材没什么差别。
对焦:相对白天,夜晚的光线不足,对焦速度会慢很多。可以改为手动对焦试试,把镜头上的AF拨到MF。手动对焦熟练了话夜晚拍照要比自动对焦方便很多。是索尼或是富士的微单,手动对焦是可以选择峰值对焦的,更为直观。
色温:这个就相对更容易些了,拍出的照片保留蓝调就行。感觉太偏暖了,就降低下自定义色温里的K值,调整到自己觉得合适的程度,相机都是具有实时取景功能的,看着屏幕的变化调整就是了。
三、拍摄内容
a、冷暖比对
这是夜景里拍得最多也是最常见的手法了,幽蓝天空和昏黄灯光产生的碰撞。
元素比例来看,经常是一个点和一个面的比较。
室内和室外的空间氛围对比
b、整体的环境气氛,而非单个人物
这张就人物来说,曝光的程度要看她处于什么的环境,这样的时间点,就是一个合适的曝光,不要再硬性提亮了,不然就失真了。
那夜晚就不能拍得更亮些,更清楚些吗?当然不是。就要靠自己求变,以真实的方式展现,而非强行失真的提亮。
c、主动寻找光源、突然人物主体。
这张比上一张人物亮多了。没有条件带一堆灯具出去的时候自己就要主动寻找主光源了,左边是小卖部里透出的灯光。
和上一张相比,可能会觉得亮度有差异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在处于不同的环境中他们都实现了各自的合适曝光。
利用室内的主光源来点亮
对面来个辆电瓶车,刚好把主体打亮
与上图类似
这张不知有没有注意到,最下面孩子被后面的车灯打亮,在他们的右侧又被旁边店面的日光灯照到,所以人物才会变得这么立体。
摄影是个很考验观察力的活儿,这个问题远远不是我这篇小文章能解决的。
d、人物的剪影
仰拍,也是突发想法打开了手机灯
图一 有灯源照到
图二 无灯源
上面两张是个很好的对比,一张是能看清人物,另一张是剪影。(延伸阅读:《如何拍出漂亮剪影》)
设想下,如果图一用剪影的方式去拍摄呢,很明显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,人物全黑了都融进环境里看不清了。剪影最重要的就是看清形体轮廓或者具体是什么动作,就需要周围不能有太多的杂物,是个干净清爽的氛围。
画面整体,而非单个人物
四、没有课代表,自己来总结下
时间点的选择很重要
合适的曝光,以当时的实际环境为准
冷暖对比
主动寻找光源
© 文章系本站作者 小豆子 原创发布于「飞牛士 FeiNews」,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,请勿侵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