末班地铁里乘客稀少,车厢空旷,摄影师们常常用这样的场景来拍摄孤单冷清、安静思考的主题人像。
一、镜头
拥有135焦段且恒定光圈的镜头优先,光圈最好在2.8以上,具有防抖功能。
二、拍摄时间与地点
时间:工作日晚上的地铁末班车,
不同城市不同季节,地铁末班车的时间也不同。可以通过当地地铁的微博、app或者公众号查询到末班车发车时间。不少地铁app都有每一站的预计到站时间,根据这个时间,摄影师能更好地调整拍摄安排。
其实并不一定要末班车,只要人少,很空旷就行了。这也是为什么选择工作日的晚上进行拍摄,工作日夜晚出行人较少,一般最后一两班车都能满足拍摄条件。如果是周末拍摄,很可能即使是最后一班车,也是人满来去。
地点:地铁站
尽量避开人流量较大的站,比如换乘站、地处繁华商业街前后的站点等等。人流量大小一样可以在当地地铁的微博、app或者公众号上查询到。
三、取景与构图
要展现孤单疲惫或者安静思考的主题,搭配地铁,可使用空旷的大场景衬托,也可以用近景直接刻画。
这里给出三个范例:
1. 动静结合
疾驰的列车和静止的站台形成动静对比,载满乘客的列车因快速运动在画面中成像模糊,站台清晰锐利,仿若两个世界在这一刻有了交叠。
让模特站在空无一人的站台上,孤独感直冲画面。
2. 擅用延伸线
仔细观察,无论是站台、楼梯还是列车的座椅、内壁,地铁内外处处是规律对称的延伸线。
这些延伸线可谓是打造孤寂感、时空感的利器。
让模特站在空旷列车的中央,延伸线在其身后汇合,轻易地就能营造孤身一人在时间中穿梭的感觉。
3. 利用镜面
地铁在行驶过程中,窗外昏暗,车窗反光恰好形成镜面,能清晰地映衬出模特的面容。
让模特侧坐,依靠在车窗边,放低眼神,看向窗外。将拍摄角度对准模特与镜像的交汇处,增加虚实互动。
以上三种取景,无论哪一种,模特的表情都非常重要,注意眼神放空或是游离的状态,更切合主题。
四、拍摄设置
基于以上三种取景,我们在拍摄时,设置有所变化。后两种为了使画面更加干净、主体更加突出,我们选择用大光圈将背景虚化,清透的背景也提高了拍摄的成功率。相应地,地铁内部光线明亮,拉高快门和降低iso是必要之举。第一种动静结合,由于被摄物有动有静,为了保证列车的动态效果更加明显,我们选择稍慢的快门(大概1/10s)、比后两种略高的iso、较小的光圈、开启镜头防抖功能进行拍摄,以获得更加清晰锐利且画面干净的照片。
© 文章系本站作者 小豆子 原创发布于「飞牛士 FeiNews」,文章授权后方可转载,请勿侵权!